历来,监管层对金融产品的创新都是小心翼翼,尤其是在“光大乌龙指事件”之后,证监会对包括原油期货在内的多种衍生品持谨慎态度。
而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的表态,让金融机构看到了希望。杨迈军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将按照国际平台、竞价交易、保税交割的思路加快推出原油期货,为我国的石油行业提供良好的价格发现和分析管理。
对国内金融结构而言,原油期货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业务。
从全球范围来看,原油是基础性的大宗商品,虽然我国在石油生产量、石油消费量、石油进口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仍然在石油定价体系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国内原油价格实质上是国际价格的“影子”。
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主要由纽约商业交易所、洲际交易所决定,亚太地区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原油基准价格作为一个在世界经济体系和石油市场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战略大国。近二十年来,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无定价权,在不考虑运费差别的情况下,亚洲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对中东石油生产国支付的价格,比从同地区进口原油的欧美国家的价格每桶要高出1—1.5美元。而我国,在亚洲的原油定价中,也处于比较被动的情况。因此,推出原油期货的意义十分重大。
监管层既然已经表态支持原油期货的发展,那么金融机构该如何开始原油期货这一块业务?据了解,目前多家金融机构已为实战做好准备,期盼中国版原油期货尽早上市。
期货公司在为推出原油期货做准备,证券公司也不甘示弱。经过慎重考虑和长时间的准备,天风证券也期待开始自己的“原油期货”之旅。而带领者,正是原国开行固收处处长,现任职天风证券总裁助理兼固定收益部总经理的翟晨曦。
被银行间市场协会债市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杨爱斌评价为“IRS(利率互换)市场绝对王者”的翟晨曦,在任职国开行期间的多项创新举措,均开创业内先河:2004年到2005年间,翟晨曦参与设计和完成了中国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2006年参与设计和发起中国首支中资产业投资基金;2010年为国开行获得首批人民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资格; 2011年全程参与首批四地市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产品设计与研究,树立“银边债”定价基准等。翟晨曦表示,目前自己和公司正围绕着原油期货牌照的相关要求,进行团队人员的建设和培养,以充分的准备和扎实的业务基础,把握住未来原油期货推出后的市场机遇。
虽然推出原油期货对于券商拓展业务领域是一个良机,但翟晨曦也对记者坦言,原油期货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金融属性,本土金融机构应从思想、组织架构、人才储备等方面足够重视。而她离开国开行,选择加入定位于“跨界金融服务专家”的天风证券,正是看中了其在业务模式创新上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和经验。
原油期货何时能顺利推出?在2012年原油期货提上日程时,原油期货合约的设计就已经引起行业“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热议。在两年后的今天,仍然争论,第一个争论是以何种货币结算,如何结算,美元还是人民币?
考虑到人民币并国际化并不成熟,有市场人士认为用美元计价及结算不存在风险,但这明显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另一个难题是,原油期货一旦推出,国内的投资者将面临外强内弱难堪局面。原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流通体制一直就未放开,民营企业几乎没参与。如果现在上马原油期货,期货交易市场上将面临国内石油数量过少的尴尬局面,是否及时放开石油垄断,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QFII逐步推进以及近期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表明,在不久将来,用人民币计价或结算是完全可能。由近期能源领域的调整也能看出,民企在原油市场的话语权也必将提高,原油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以及投资者数量都将大幅度的提高,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将真正显现,这将催生更多的参与原油期货的企业,增强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议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