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首 页 | 财经新闻 | 操盘必读 | 研究报告 | 每周证券 | 财会月刊 | 新智慧 | 财经法规 | 财经考试 | 软件下载 | 财经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经新闻--> 产经新闻
 
 
新三板基金成立,券商助推中小企业再进一步
发布时间[2014/6/20]  
自去年末新三板正式扩容之后,挂牌企业的数量、挂牌速度以及市场对新三板的追捧度超乎多数人的想象,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首度披露的申请挂牌公司名单显示,截至6月中旬,排队等待审批的企业有366家,而已挂牌企业为792家公司。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整体规模较小,盈利性尚处于培育发展之中,鲜有机构能够关注到,解决其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而利用新三板这样一个平台和资源,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资金和资产能够有效地联动。但融资仅是初级的目的,通过融资推动企业发展才是其最终目标。617日,天风证券专注于新三板股权投资业务的“天风汇盈创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工商的登记变更,并完成了募集工作,其目标就是瞄准了挂牌和拟挂牌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服务需求。从全国范围来看,天风证券此举走到了市场的前列。是什么原因促使天风证券敢于加入新三板业务第一梯队?
为此,记者专访了天风证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天风天睿投资公司董事长黄其龙。
记者:为何要做一只专注新三板投资的基金?
黄其龙:首先,是参与新三板的股权融资业务。作为券商新三板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基金对整体新三板业务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点评国九条时表示,对于新三板业务,券商不能只把他当成挂牌业务来做,而是要当成全产业链的业务来做,这是政策层面的一个出发点。因此,从政策面和业务未来发展双重角度来说,天风证券都未把新三板仅仅当成挂牌业务来做,而是从全产业链的角度。从券商的业务条框上,以及新三板业务板块的完整性来讲,做一只新三板基金是非常有必要的。
记者:全产业链业务指的是什么?
黄其龙:新三板作为一个交易所,不仅提供挂牌功能,新三板为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市场资源综合配置的功能。因此,基于交易所的特性,证券公司就不能只提供挂牌服务,证券公司必须围绕交易所提供各类股权及债权的融资服务,及并购重组。这样的的资金及资源整合服务,才称得上是全产业链业务。
记者:新三板基金和新三板企业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黄其龙:基金和企业合作,基金帮助企业挂牌,在企业成长中提供资金资源服务,共同分享成长果实。对于企业来讲,大部分投资机构的三板基金更多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去考虑,而对券商的基金来讲,更多的是从战略合作的角度去考虑,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入的资本合作,加强天风证券和企业之间的信任和相互了解,企业可以借助券商的综合资本服务能力为其发展提供支撑,而对于天风来讲,也提高了公司的综合业务效率。
基金和企业合作这中间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前提是基金必须要有非常精准的价值判断能力、非常完备的风控措施以及放大价值的服务能力。
记者:新三板投资为何会成为目前金融行业的热点?
黄其龙:这和国家政策有关,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三板市场,新三板扩容是国家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举措。国家要将由对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对内以大消费、文化产业等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就必须有相关产业做支撑,而目前这些产业都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的,这些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新三板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此,新三板扩容实际上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充分必要条件。
其次,从市场架构的层面看,资本市场应是多元化的,呈现金字塔结构:场外交易市场、创业板和主板“逐级而上”。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底层是缺失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在底层市场形成完备之后才有的顶层市场,中国是先有了顶层,再建底层。因此,从市场本身而言,新三板作为底层市场,是必须要有的。
记者:新三板基金功能的发挥,需要哪些关键的因素?
黄其龙:思路明确、清晰是发挥新三板基金的关键因素。和Pre-IPO基金不同,新三板基金是在项目早期投入的,评估的时候,基金关注的是企业能不能按照事前的预测成长。
Pre-IPO是在项目中后期进行投资,项目在产品、运营和盈利模式方面已逐渐成熟,只需要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
记者:新三板基金的设立,对于天风证券的业务创新有什么作用?对于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借鉴作用和意义?
黄其龙:证券行业鼓励创新。在过去,券商是没有直投业务的,但现在,券商不仅有了直投业务,还可以做股权和债权投资,这就是券商创新的体现。目前,在整个市场要求券商不断创新的环境下,券商在做新三板挂牌时,遇到了好的企业,为何不投?这不符合行业逻辑。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广告征订| 网站导航 | 信息反馈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您权益,来函即删,谢谢合作

中华财经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 05001292
地址:武汉市西马路2号院内3号楼 邮编:430015 
电话: 027-85777762